楔子
我们并非僵滞的死物,而是自我延续的模式。”
——诺伯特·维纳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世界万物的一般本质,可以比拟作蜡,现在塑一匹马,当把它敲碎后,又用其造一棵树,然后是一个人,然后又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每个都只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对于造物来说,被敲碎并非什么苦事,正像被捏合不是什么苦事一样。”
——马克·奥里略《沉思录》
“上帝手指伸出,意念一闪,
🍐 落`霞-读`书-l u o x i a d u s h u . c o m-
于是自然法则的掩藏之下,万物出现,看啊,出现了!
而我无从知晓,除了以这种方式,能否赐予人类此种天赋,
他奏出三种声音,但是第四种,不再是声音,而是一颗新星。”
——罗伯特·勃朗宁《阿布特·沃格勒》[1]
[1]阿布特·沃格勒是法国作曲家。这段诗中的“除了以这种方式”是指作曲。
“如果我所说的还不够清晰,我想这也有可能,那么我现在把这一连串的思绪从头至尾讲给你听。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我看到人类是如何由环境改变。环境是什么?莫非他心灵的试金石?试金石又是什么?莫非心灵的检验?而心灵的检验又是什么,莫不是能够增强或改变其本性的东西么?它改变的本性又是什么,莫不是他的灵魂么?而他的灵魂,在来到这个世上,得到检验和改变之前,又是什么呢?是智慧生命,可是欠缺个性,这个性又是怎样出现的?是通过心之媒介?心怎样才能成为这一媒介,莫不是通过环境多变的世界?现在我想,既然你已熟知诗文与神学,你应该谢天谢地,我这封信,没有写得又臭又长——”
——约翰·济慈《给弟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