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故事的人
这本书里的不少故事都是一个叫帕迪·芬林的人讲的,他是个眼睛挺有神的小老头,住在巴利索代尔村[1]一间四面漏风的小屋里。那一带,用他的话说,是“整个斯莱戈最灵异(他的意思是有仙气)的地方了”。不过,别人或许会认为,它排名应当在达姆克利夫[2]和达马海尔[3]之后。我和他初次见面时,他正煮着蘑菇;第二次遇见他时,他躺在树篱下打盹,笑眯眯地做着梦。他总是乐呵呵的,不过我从他的双眼(它们从布满皱纹的眼窝里瞥出来,像兔子眼一样滴溜溜转)中总能察觉一丝忧郁,这种忧郁几乎与欢乐如影随形;这是拥有质朴本性的人和所有动物都会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忧郁。
[1] 爱尔兰斯莱戈一地区。——译注
[2] 同上。
[3] 同上。
实际上,他很有理由为生活发愁:老迈、模样古怪、耳聋,这些使他越发孤单,并且经常遭孩子们捉弄。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总是讲些开心、乐观的故事。比如,他喜欢讲科伦西尔[4]如何逗老妈妈开心的故事。“你今儿个咋样,妈妈?”圣人问。“不咋的,”老妈妈回答。“那祝你明天更不咋的。”圣人说。第二天科伦西尔又来了,他们的交谈还和头一天一样。到了第三天,老妈妈说,“感谢上帝,好些了。”圣人便回答,“那祝你明天更好些。”芬林还喜欢讲,等到末日那天,审判者将给好人赏赐,把坏蛋丢进永不熄灭的烈火中煎熬,做这些的时候,他脸上将始终挂着笑容。芬林见过很多幻象,有的让他想起来就乐,有的则令他黯然神伤。我问过他,有没有见过仙人,回答是,“它们多得烦人呐。”我还问过他,是否看到过女妖班西[5]。“见过的,”他说,“在那头的水边,正用手拍河水呢。”
[4] 即圣科隆巴(521—597),爱尔兰历史上著名的宗教领袖之一,出身于爱尔兰北部的贵族家庭,后投身宗教,一生虔诚苦修,曾从爱尔兰到苏格兰传播教义。
[5] 爱尔兰传说中的女妖,化身之一为一个在河边洗涤将死之人的血衣的洗衣妇。——译注
以上这些都是差不多一字未改地摘自一本记满帕迪·芬林讲的故事和谚语的笔记,它们是我在认识他后不久记下的。现在我一看到这本笔记就懊恼不已,因为最后那几页空白再也无缘填满。
这本书里的不少故事都是一个叫帕迪·芬林的人讲的,他是个眼睛炯炯有神的小老头,住在巴利索代尔村一间四面漏风的小屋里。那一带,用他的话说,是“整个斯莱戈最灵异(他的意思是有仙气)的地方了”。
——讲故事的人
帕迪·芬林死了;我的一个朋友给了他一大瓶威士忌。老头尽管生活向来很有节制,但一看到这么多酒,不由忘乎所以;他连着猛喝了几天,把命给送了。因为年龄老迈、生活艰苦,他的身体早已虚弱不堪,远非年轻时候可比,哪里经得住这番猛喝。他讲故事可是把好手。和寻常的讲故事者不同,他为了找到角色来充实故事,不惜穷尽天堂、地狱和炼狱,找遍仙境和人间。他未曾见过大千世界,但是他讲述形形色色的场面的本领却不逊荷马。也许,借助于像他那样的人,爱尔兰人可以重拾古时那种纯朴、丰富的想象力。除了用象征和事件来表达情绪,文学还能是什么?而为了表达各种情绪,难道仅仅有这个荒芜的人间就够了,再不需要什么天堂、地狱、炼狱和仙境了吗?此外,难道就不存在那种非得勇敢地将天堂、地狱、炼狱和仙境合而为一,或者将兽头安上人身、将人的灵魂塞进岩石,才能够充分表达的情绪了吗?讲故事的人呐,让我们大胆向前,尽管去抓住心灵需要的任何猎物吧,不要害怕。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间,只是我们脚下的一片尘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