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福山” · 一
文/铭基
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我们还在伦敦的公寓疯狂收拾行李,一边抓狂一边把东西塞进我们的背包。抓狂的是我们的背包容量怎么那么小(其实我们两个背包的容量加起来足有130公升),可我们想要塞进包里的东西每一样看起来都那么重要。最后我们想尽办法,把密实袋、收纳包、真空包等法宝统统都用上,然后把朋友送的迷你蚊帐放下才勉强把东西全放进包里。当我把这个超高密度的背包背起来时,简直吓了一跳,怎么……落霞那么重?连走一步都那么艰难?把背包称了一下,我的包重18公斤,傅真的是15公斤。如果把我相机包里的单反相机、镜头和手提电脑加上的话,一共是二十多公斤!
我们背着这些“家当”走遍了拉丁美洲,到最后已经可以达到15分钟以内把背包收拾好,然后健步如飞出门的境地。可是我们偶尔还是会后悔,怎么当初不买一个下面有滑轮的背包?不管怎样,背包里的衣服竟然可以足够我们应付中美洲的炎热和南美洲安迪斯高原的寒冷,除了平常穿的休闲鞋、拖鞋以外还有一双登山鞋,除了两本厚厚的《孤独星球》旅游指南以外还有调味包可以应付日常煮食的需要,甚至能让我们吃到家乡的味道(我带了豆豉……傅真总说我变态,可她吃的时候又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们只靠每人一个背包就可以一直生活下去的话,那出发前打包海运寄回国的18个箱子真的还需要吗?
这个问题正好带出我们间隔年期间的一个反思: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是否都被视为理所当然?要是不这样理解的话,我们的价值观会不会崩塌?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时,是否考虑真的需要?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又是否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小到大,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套既定的程序:上好的中学,高考以后上重点大学,大学毕业以后找一份好工作,换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赚更多的钱是为了买更大的房子,结婚是为了生小孩,小孩长大要上好学校……一直以来我们太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傅真在这本书开篇中提到“福山”,很多读者非常关心她最后是否已经找到那座“福山”。其实,她最后找到“福山”与否并不重要,因为过程本身就是收获。我所看到的是傅真在旅途中的转变,从以前对生活和工作的抱怨,过渡到旅途初期对未来的担忧,再到后来持着平常心去迎接每一天,享受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我觉得她比从前快乐很多,这才是我最高兴看到的。找到“福山”并不比享受当下更重要,因为“福山”不是目的,内心的快乐和平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