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读书

第一部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关灯 直达底部

第二天,11月18日,一早醒来,只觉神清气爽,昨日的疲劳一扫而空,于是我登上平台,鹦鹉螺号的船副正在重复每日必报的那句话。我忽然茅塞顿开,这话与海况有关,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事实也正是如此,汪洋大海眼空无物。看不到天边的孤帆远影。克利斯波岛的高地在夜间已经不辞而别。海洋将五颜六色的光线通通吸收了,只把蓝光反射到四面八方,大海披上浩淼的靛蓝色盛装。一匹巨幅的蔚蓝波纹丝光布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依次展开,层层叠叠,起伏荡漾。

我正在欣赏太平洋波澜壮阔的美景,尼摩船长上来了。他似乎没有发现我在这儿,只顾进行一系列的天象观察。过一会儿,他做完观察,便来到探照灯旁,两肘支在灯罩上,目光溶入烟波浩淼的洋面上。

可是,又上来二十多名鹦鹉螺号的水手,一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身强力壮,原来他们是来收夜间布下的拖网的。这些水手显然来自不同的国度,虽然都是欧洲人的长相。我是不会搞错的,我已经辨认出其中有爱尔兰人、法国人、几个斯拉夫人、一个希腊人或甘迪亚人〔1〕。然而,这些水手沉默寡言,彼此只用古怪的方言交流,我很难猜测到他们的底细。我只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

〔1〕 甘迪亚人,即伊拉克利翁人,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港口居民。

鱼网被拉上船来了。这是拖网,跟诺曼底沿海使用的拖网很相似,网囊状如大口袋,浮标绳把浮标串连起来,用桁杆把叉网和引扬纲张开。这些囊袋固定在铁环套上,拽在船的后头,行船时囊袋贴着海底一扫而过,将过往鱼群一网打尽。这一天打捞上来不少新鲜品种,其中有:动作滑稽可笑的海上大丑角鮟鱇鱼;长有触须、浑身乌黑的康氏马鲛;身扎红腰带的细波纹鳞鲀;弯如新月、口液有剧毒的鲀鱼;几条橄榄绿色的七鳃鳗;银鳞长吻鱼;与电鳗和电鳐同等厉害的带电带鱼;古铜色横纹多鳞弓背鱼;还有淡绿色的鳕鱼;形形色色的虎鱼,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最后还有几条大胖鱼;一条头部隆起、身长一米的鲹鱼;好几条花纹蓝白相间、美丽多姿的舵鲣鱼;三条富丽的金枪鱼,尽管行动快捷,但也未能躲过拖网的大劫。

我估计一下,这一网打上来的鱼虾不下千斤重。这一网打得很漂亮,但并不足以大惊小怪。因为网在船后拖了好几个小时,过往水产的芸芸众生通通被网罗了进来。因此可以说,我们的确不缺少优质食品,更何况鹦鹉螺号航速很快,又有电光诱引,新鲜鱼虾可以源源不断得到供应。

种类繁多的海产品立即从舱门口被送往食品储藏室,有些要趁新鲜立刻食用,有些则要妥善保存起来。

捕捞收网了,空气更新了,我想鹦鹉螺号又该继续海底漫游了吧,我正准备回房间,尼摩船长转身向我走来,不讲客套,不事寒暄,就直截了当地跟我聊起来:

“您看看这汪洋大海,教授先生,不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吗?它不也有怒火和温情吗?昨天,它跟我们一样睡了个安稳觉,过了一个平安夜,您看它又苏醒过来了。”

不道早安,也不问晚安!人们简直以为,这个特立独行的怪人只不过是把早已开始的闲聊继续谈下去罢了。

“您看哪,”他继续说,“大海在太阳的爱抚下苏醒过来了!它的白昼生活又将重新开始!跟踪大海肌体的休养生息的确是一道有趣的研究课题。大海有脉搏,有血管,会痉挛,我认为科学家莫里说的很有道理,他发现海洋体内也有血液循环,就像动物体内血液循环一样真实可信。”

可以肯定,尼摩船长并不期望我会答腔,而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对他附和应酬,说一大堆“显然”、“当然”、“言之有理”之类的客套话。其实,与其说他是对我说话,倒不如说他在自言自语,因为每句话之间停顿的时间很长。这就是所谓吟唱式的深思。

“是的,”他说,“海洋具有真实的循环系统,要促进海水循环,造物主只要在海水中增加热量、盐和微生动物就行了。不错,热量可以使海水具有不同的密度,从而形成顺流和逆流。就海水蒸发现象而言,在北极地区滴水成冰,而在赤道地带则蒸蒸日上,这就造成热带海水和极地海水长年不断地进行交流。而且,我还意外发现,海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也在流动,从而构成海洋真正的呼吸运动。我见过这种现象,海水分子在水面受热后,又沉下海底深处,冷却到零下二度时,密度达到最高值,而后,温度继续降低,重量也随之降低了,于是又重新浮上水面。您将会在极地看到这种对流现象所产生的结果,您将最终明白冰冻现象为什么只在水面上才能发生!原来这是富有远见的大自然的必然规律。”

听到尼摩船长最后这句话,我不由暗自思忖:“极地!难道这位胆大包天的家伙想把我们带到极地去!”

然而船长却不说话了,只见他默默地注视着大海,是啊,他对大海的研究可谓无微不至,无所不包,每时每刻都不曾间断过。不一会儿他又说起话来:

🦀 落。霞。读。书=- l u o x i a d u s h u . c o m -=

“教授先生,海水中含有数量可观的盐分,如果您能把溶解在海水中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您就可以堆成四百五十万立方法里的盐堆,如果在地球表面上全面摊开,就可以铺成十米高的盐层。您不要以为海水中的盐分只是大自然胡乱的赐予!不是这样的。盐分使海水不容易蒸发,也不让海风刮走过多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一旦化成雨水,就足以淹没温带地区。多么了不起的作用!在全球总体经济中起到调节的作用!”

尼摩船长停顿一下,起身向平台走了几步,然后又折回向我走来。

“至于纤毛虫,”尼摩船长接着说,“海水中的微生物数以亿万计,一滴海水就含有数百万之巨,八十万微生物大军才有一毫克重,它们的作用同样非同小可。它们吸纳海水中的盐,消化海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石灰质陆地的真正缔造者,因为正是它们在制造红珊瑚和石珊瑚!而失去矿物质的水滴自然变轻了,于是又浮上水面,再吸收由于水分蒸发而过浓的盐分,于是又变重了,再沉下去,重新给微生动物带来可吸收的物质。这样一来,海水上下不断对流,运动不止,生命不息。论生命力,大海比陆地更富有生气,更朝气蓬勃,发展更无止境,汪洋大海处处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有人说,大海对人来说是死亡的冥界,但对无数海洋生物和我来说,海洋则是生命的摇篮!”

尼摩船长说得眉飞色舞,忘乎所以,我也为之感动万分。

“所以,”尼摩船长补充道,“大海才是真正的寄托!我打算建设水下城市,打造海底住宅区,水下住宅就像鹦鹉螺号那样,每天早晨浮到海面上来呼吸,果真如愿,必是自由的城市,独立的城邦!不过,谁知道会不会有暴君……”

尼摩船长狠狠地一挥手,掐断了这句话。而后,好像是为了驱逐一个不祥之兆,便直接来问我:

“阿罗纳克斯先生,您知道海洋有多深吗?”

“有所了解,船长,至少,我知道若干测量数据。”

“您不妨罗列出来,必要时我可以加以验证?”

“下面就是我记得起来的若干数据。”我回答道,“如果我没弄错,北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为八千二百米,地中海为二千五百米。最引人注目的探测是在南大西洋,南纬三十五度的地方,测得水深一万二千米、一万四千零九十一米和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九米不等。总而言之,假设海底拉平,那么海洋的平均深度估计在七千米左右。”

“好,教授先生,”尼摩船长答道,“我们将向您提供更确切的数据,但愿如此。就说我们所在的太平洋地区,我可以告诉您,它的平均深度只有四千米。”

话刚说完,尼摩船长就走向盖板,下了扶梯,转眼不见了。我也随之进了船舱,回到大厅里。螺旋桨立即起动,测程仪标明航速为每小时二十海里。

几天过去了,几个星期过去了,尼摩船长很少来看望我们。我也难得见他一面。他的副手定时测定方位并标记在航海图上,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我一目了然。

贡协议和尼德·兰在我这里度过很长时间。贡协议对他的朋友讲述了我们这次海底漫步的奇闻奇观和奇遇,加拿大人后悔不迭,不该不跟随我们一起去。但我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游览海底森林。

大厅的观景窗几乎每天都要打开几个小时,我们睁开双眼,不知疲倦地观察着,尽情地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

鹦鹉螺号正朝着东南大方向行驶,潜水深度保持在一百至一百五十米之间。但是,有一天,我不知道它为什么心血来潮,突然启用斜板机沿着对角线一路下潜,深入到两千米的深度,温度计显示摄氏四点二五度,一旦达到这个深度,不管船处于什么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似乎都是一样的。

11月26日,凌晨三时,鹦鹉螺号在西经一百七十二度处越过北回归线。27日,过目不忘桑威奇群岛,1779年2月14日,著名的航海家科克〔2〕就是在这里惨遭杀害。从出发到现在,我们已经航行了四千八百六十法里。当天早晨,我登上平台,看见夏威夷群岛就在下风二海里处,它是桑威奇七岛中最大的一个。岛上风光历历在目,只见耕地阡陌纵横,群山起伏与海岸走向一致,火山一个接着一个,其中冒纳罗亚火山雄踞其上,海拔高达五千米。这一带海产丰富,别的不说,仅拖网打捞起来的团扇贝,外形美观,状似扁平水螅体,是这一带水域的名特产品。

〔2〕 科克(1728—1779),英国航海家和探险家,曾领导三次海洋探测活动,长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北极海域从事航海探险,最后在夏威夷群岛被土人杀死。

鹦鹉螺号继续朝着东南方向航行。12月1日,在西经一百四十二度处跨越赤道。穿越速度很快,而且平安无事。同月4日,我们见识了马克萨斯群岛。过了三海里,在南纬八度五十七分,西经一百三十九度三十二分,我看见奴加衣瓦岛的马丁尖岬,这是法属诸岛中最大的一个。只因尼摩船长不喜欢接近陆地航行,我只能遥望天涯海岛,岛上山林依稀可见。群岛附近,鱼网捕捉到不少鲜美的鱼虾,有蓝鳍金尾、味道鲜美无比的哥利芬鱼,无鳞但味佳的全裸鲣鱼,带骨颌的骨吻鱼,味比舵鲣的浅黄色的塔查鱼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列进船上正餐菜谱。

离开了由法国国旗庇护的迷人群岛之后,12月4日至11日,鹦鹉螺号共航行了大约二千海里。在这次航行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遇见了一大群枪乌贼,这是一群奇特的软体动物,与墨鱼颇类似。法国渔民称之为“encornets”,属于头足纲,双鳃科,其中包括墨鱼和船蛸。古代生物学家曾对这类鱼进行过专门研究,古雅典政治集会广场上的演说家们曾多次用它作过比喻,如果加利安〔3〕时代的希腊医生阿泰内说的话可信的话,枪乌贼还是当时富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呢。

〔3〕 加利安(218—268),古罗马皇帝和哲学家。

那是在12月9日至10日夜间,鹦鹉螺号与这支软体动物大军不期而遇,枪乌贼喜欢夜间出动。只见大军浩浩荡荡有数百万之多。它们沿着鲱鱼和沙丁鱼群的游动路线,从温带海域向温热带海域转移。我们透过厚厚的水晶玻璃,看见它们成群结队,以极快的速度洄游,靠外套腔管喷水游动,追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吃小鱼,也被大鱼吃。大自然硬给枪乌贼头上安了十只腕足,形似充气的曲管,运动时七手八脚乱抓胡挠,形态难以形容。鹦鹉螺号虽然速度很快,但穿过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也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拖网还乘机打捞了不少枪乌贼,我从中辨认出奥尔比尼〔4〕划分的九种太平洋枪乌贼。

〔4〕 奥尔比尼(1802—1857),法国生物学家。

在横穿太平洋航行中,我们看到,大海不断推出美妙绝伦的节目。表演精彩纷呈,变化无穷。背景和场景花样翻新,令我们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我们不仅应召饱览了造物主在液态世界中的杰作,而且还应召去探索海洋最令人生畏的秘密。

12月11日,我整天都在大厅里埋头看书。尼德·兰和贡协议通过半开的窗口,观察着明晃晃的海水。鹦鹉螺号又一动不动了。储水罐已经注满了水,船停留在一千米的深度,这样的深海区海洋生物很少,只有几条大鱼偶尔出来打个照面。

此时我在读让·马塞写的一本好书,书名叫《护胃帮手》,妙趣横生,开卷有益,我正读得津津有味,却被贡协议的话给搅乱了。

“先生过来一下好吗?”他对我说道,声音怪怪的。

“出了什么事,贡协议?”

“先生请看。”

我起身,靠近玻璃窗,看了看。

外面一片电光,我看见一团黑糊糊的庞然大物悬浮在海水中间,一动不动。我仔细进行了观察,极力要辨认出这头巨鲸的属性。但我脑海中忽然闪出一个想法。

“一艘船!”我喊了起来。

“对,”加拿大人答道,“一条沉船!”

尼德·兰没有弄错。我们面前确实是一条船,断裂的桅索仍然挂在铁链上。船体状态看样子还很完好,海难事件刚刚发生不久,顶多只有几个小时。三根桅杆已经折断,断裂处离甲板二英尺高,说明船在遇难往侧面倾斜时不得不牺牲全部桅杆。船侧身躺在水里,舱内已经全部进水,而且继续向左舷倾斜。在波涛汹涌中的沉船残骸惨不忍睹,然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看见甲板上还横躺着几具尸体,浑身被绳索捆绑着!我看其中有四具男尸,一具女尸,一位男子站在舵轮旁。妇女手中抱着孩子,一脚刚跨出艉楼甲板窗。这个妇人还很年轻。由于鹦鹉螺号灯光很亮,我可以看清妇女尚未被海水泡坏的容貌。她曾作过最后的努力,极力把小孩举在头顶上,那可怜的小生命正用两只小手死死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四位水手体态非常可怕,我看他们扭着身躯,显然进行过拼命挣扎,企图挣脱将他们捆绑在船上的绳索。只有舵手比较沉着,面部表情坚定而严肃,灰白的头发贴在前额上,青筋暴肿的手拼命把握着舵轮,好像还在驾驶着遇难的三桅船在深海航行!

多么可怕的场面!亲眼目睹沉船现场,简直就是最后一分钟抓拍下写真的照片,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心口突突跳个不停!我又看见几条大鲛鲨两眼冒着火光,摇头摆尾游了过来,显然是闻到人肉的香味了!

这时,鹦鹉螺号掉转方向,绕沉船一周以示哀悼,我得以看清船尾牌子上的船号:

佛罗里达号,森德兰港〔5〕

〔5〕 森德兰港,英国海港,位于北海威尔河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