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读书

2.3 返乡跑官 · 3

高阳2019年07月15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黄宗汉表面表现得十分镇静,甚至可说是近乎冷漠,其实是练就了的一套矫情镇物的功夫,他的内心也很紧张,尤其是想到常大淳、蒋文庆、陆建瀛等人,洪杨军一路所经的督抚纷纷阵亡,地方大吏起居八座,威风权势非京官可比,但一遇到战乱,守土有责,非与城同存亡不可。像陆建瀛,即使不为洪杨军所杀,能逃出一条命来,也逃不脱革职拿问,丧师失地的罪名,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想到这里,黄宗汉不免惊心。

又说了阵时局,行过两巡酒,他忽然问王有龄:“雪轩兄,你的见闻较为真切。照你看,江宁一失,以后如何?”

🌵 落+霞-读+书-lu o xi a d u sh u . com- +

王有龄想了想答道:“贼势异常猖獗,而江南防务空虚,加以江南百姓百余年不知兵革,人心浮动,苏、常一带,甚为可虑。”

“好在向欣然已经追下来了。自收复武昌以来,八战八克,已拜钦差大臣之命,或许可以收复江宁。”

这是秦师爷的意见,王有龄不以为然,但抚署的文案,又是初交,不便驳他,只好微笑不答。

“我倒要请教,倘或苏常不守,转眼便要侵入本省。雪轩兄,”黄宗汉很注意地看着他,“可能借箸代筹?”

这带点考问的意思在内,他不敢疏忽,细想一想,从容答道:“洪杨军已成燎原之势,朝廷亦以全力对付。无奈如向帅虽为名将,尚无用武之地,收夏武昌,八战八克,功勋虽高,亦不无因人成事——”

“怎么叫‘因人成事’?”黄宗汉打断他的话问。

原是句含蓄的话,既然一定要追问,只好实说。王有龄向秦师爷歉意地笑一笑:“说实在的,洪杨军裹挟百姓,全军东下,向帅在后面撵,不过收复了别人的弃地而已。”

“嗯,嗯!”黄宗汉点点头,向秦师爷说,“此论亦不算过苛。”然后又转眼看着王有龄,示意他说下去。

“以愚见,如今当苦撑待援,苏常能抵挡得一阵,朝廷一定会调遣精兵,诸路合围,那时候便是个相持的局面。胜负固非一时可决,但局面优势总是稳住了,因此,本省不可等贼临边境,再来出兵,上策莫如出境迎敌!”

黄宗汉凝视着他,突地击案称赏:“好一个‘出境迎敌’!”

他在想,出境迎敌,战火便可不致侵入本省,就无所谓“守土之责”。万一吃了败仗,在他人境内,总还有个可以卸责的余地。这还不说,最妙的是,朝廷一再颁示谕旨,不可视他省的战事与己无关,务宜和衷共济,协力防剿,所以出省迎敌正符合上面的意思,等一出奏,必蒙优诏褒答。

专管奏折的朱师爷,也觉得王有龄想出来的这四个字很不坏,大有一番文章可做,也是频频点头。

“办法是好!”黄宗汉又说,“不过做起来也不容易。练兵筹饷两事,吃重还在一个饷字!”

“是!”王有龄说,“有土则有财,有财就有饷,有饷就有兵——”

“有兵就有土!”朱师爷接着说了这一句,合座抚掌大笑。

于是又谈到筹饷之道,王有龄认为保持饷源,也就是说,守住富庶之区最关紧要。然后又谈漕运,他亲身经历过运河的淤浅,感慨着说,时世的推移,只怕已历数千年的河运,将从此没落。而且江南战火已成燎原,运河更难保畅通,所以漕运改为海运,为势所必然,唯有早着先鞭。

这些议论,他自觉相当平实,黄宗汉和那两位师爷,居然也倾听不倦。但他忽生警觉,初次谒见抚台,这样子放言高论,不管话说得对不对,总会让人觉得他浮浅狂妄,所以有些失悔,直到终席再不肯多说一句话。

饭后茗聚,黄宗汉才谈到他的正事,“好在你刚到省。”他说,“且等见了藩司再说。”

“是!”王有龄低头答道,“总要求大人栽培。”

“好说,好说!”说着已端起了茶碗。

这是对值堂的听差暗示,也就是下逐客令,听差只要一见这个动作,便会拉开嗓子高唱:“送——客——!”

唱到这一声,王有龄慌忙起身请安,黄宗汉送了出来,到堂前请留步,主人不肯,直到花厅门口,再三相拦,黄宗汉才哈一哈腰回身而去。

依然是刘二领着出衙门。王有龄心里七上八下,看不出抚台的态度,好像很赏识,又好像是敷衍,极想跟刘二打听一下,但要维持官派,不便跟他在路上谈这事,打算着明天叫高升来探探消息。

绕出大堂,就看见簇新两盏“王”字大灯笼,一顶蓝呢轿子都停在门洞里。刘二亲手替他打开轿帘,等他倒退着坐进轿子,才低声说道:“王大老爷请放心,我们大人是这个样子的,要照应人,从不放在嘴上。他自会有话交代藩台。藩台是旗人,讲究礼数,王大老爷不可疏忽!”

“是,是!”王有龄在轿中拱手,感激地说,“多亏你照应,承情之至。”

由于有了刘二的那几句话,王有龄这夜才能恬然上床。他自己奇怪,闲了这许多年,也不着急,一旦放缺已有九成把握,反倒左右不放心,这是为了什么?在枕上一个人琢磨了半天,才悟出其中的道理。他这个官不尽是为自己做,还要有以安慰胡雪岩的期望,所以患得患失之心特甚。

想起胡雪岩便连带想起一件事,推推枕边人问道:“太太,今天可有人来过?”

“你是问那位胡少爷吗?”王太太是个老实的贤德妇人,“我也是盼望了一天,深怕错过了,叫老妈子一遍一遍到门口去看。没有!没有来过。”

“这件事好奇怪——”

“都要怪你!”王太太说,“受人这样大的恩惠,竟不问一问人家是什么人家,住在哪里,我看天下的糊涂人,数你为第一了。”

“那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王有龄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事起突然,总有点儿不信其为真,仿佛做了个好梦,只愿这个梦做下去,不愿去追根落实,怕那一来连梦都做不成。”

“如果说是做梦,这个梦做得也太稀奇,太好了。”王太太欢天喜地地感叹着,“哪里想得到在通州又遇上那位何大人!”

“是啊!多年音问不通。我从前又不大看那些‘邸报’和进士题名的‘齿录’,竟不知道何桂清如此得意。”王有龄又说,“想想也是,现成有这么好一条路子不去走,守在这里,苦得要命!不好笑吗?”

“现在总算快苦出头了!说来说去,都是老太爷当年种下的善因。就是遇到胡少爷,一定也是老太爷积了阴德。”

王有龄深以为然:“公门里面好修行,做州县官,刑名钱谷一把抓,容易造孽,可是也容易积德。老太爷是苦读出身,体恤人情,当年真的做了许多好事。”

“你也要学学老太爷,为儿孙种些福田!”王太太又忧郁地说,“受恩不可忘报,现在胡少爷踪影毫无,这件事真急人!”

“唉!”王有龄比她更烦恼,“你不要再说了!说起来我连觉都睡不着。”

王太太知道丈夫明日还要起早上藩台衙门,便不再响。到了五更天,悄悄起身,把丫头老妈子都唤醒了。等王有龄起身,一切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于是吃过早饭,穿戴整齐,坐着轿子,欣然“上院”。

上院扑了个空,藩司麟桂为漕米海运的事,到上海去了,起码得有十天到半个月的工夫才能回来,王有龄大为扫兴,只好用“好事多磨”这句话来自宽自解。

闲着无事,除了每天在家等胡雪岩以外,便是到臬司衙门去访俞师爷,打听时局。京里发来的邸报常有催促各省办理“团练”的上谕,这是仿照嘉庆年间,平“白莲教”时所用的坚壁清野之法。委派各省在籍的大员,本乎“守望相助”的古义,自办乡团练兵,保卫地方,上谕中规定的办法是,除了在籍大员会同地方官,邀集绅士筹办以外,并“着在京各部院堂官及翰、詹、科、道,各举所知,总期通晓事体,居心公正,素系人望者,责成倡办,自必经理得宜,舆情允协”。同时又训勉办理团练的绅士,说“该绅士等身受厚恩,应如何自固闾里,为敌忾同仇之计;所有劝谕、捐赀、浚濠、筑寨各事,总宜各就地方情形,妥为布置。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如果办有成效,即由该督抚随时奏请奖励”。

“你看见没有?”俞师爷指着“一切经费,不得令官吏经手”这句话说,“朝廷对各省地方官,只会刮地皮,不肯实心办事,痛心之情,溢于言表!”

“办法是订得不错,有了这句话,绅士不怕掣肘,可以放手办事。但凡事以得人为第一,各地的劣绅也不少,如果有意侵渔把持,地方官问一问,便拿上谕来作个挡箭牌,其流弊亦有不可胜言者!”

俞师爷点点头说:“浙江不知会派谁,想来戴醇士总有份的。”

“戴醇士是谁?”王有龄问,“是不是那位画山水出名的戴侍郎?”

“对了!正是他。”

过了几天,果然邸报载着上谕:“命在籍前任兵部侍郎戴熙,内阁学士朱品芳、朱兰,湖南巡抚陆费瑔等督办浙江团练事宜。”陆费瑔不姓陆,是姓陆费,只有浙江嘉兴才有这一族。

“气运在变了!”俞师爷下一次与王有龄见面时,这样感叹,“本朝有大征伐,最初是用亲贵为‘大将军’,以后是用旗籍大员,亦多是祖上有勋绩军功的世家子弟,现在索性用汉人,而且是文人。此是国事的一大变,不知纸上谈兵的效用如何?”

王有龄想想这话果然不错,办团练的大臣,除了浙江省以外,外省的,据他所知,湖南是礼部侍郎曾国藩,安徽是内阁学士吕贤基,此外各省莫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在籍的一二品文臣主持其事。内阁学士许乃钊甚至奉旨帮办江南军务,书生不但握兵权,而且要上战场了。

“雪轩兄!”俞师爷又说,“时逢盛世,固然是修来的福分;时逢乱世,也是有作为的人的良机。像我依人作嫁,游幕终老,可以说此生已矣,你却不可错过这个良机!”

受到这番鼓励的王有龄,雄心壮志,越发跃然,因而用世之心,格外迫切,朝朝盼望麟桂归来,谒见奉委之后,好切切实实来做一番事业。

这天晚上吃过饭,刚刚摊开一张自己所画的地图,预备在灯下对照着读《圣武记》,忽然高升戴着一顶红缨帽,进门便请安:“恭喜老爷,藩台的委札下来了!”

“什么?”这时王有龄才发觉高升手中有一封公文。

“藩台衙门派专人送来的。”说着他把委札递了上去。

打开来一看,是委王有龄做“海运局”的“坐办”。这个衙门专为漕米改为海运而设,“总办”由藩司兼领,“坐办”才是实际的主持人。王有龄未得正印官,不免失望,但总是一桩喜事,便问:“人呢?”

那是指送委札的人,高升答道:“还在外头。是藩台衙门的书办。”

“噢!”他跟高升商量,“你看要不要见他?”

“见倒不必了。不过要发赏。”

“那自然,自然。”

王太太是早就想到了,有人来送委札必要发赏。一个红纸包已包好了多日,这时便亲自拿了出来。

高升急忙又替太太请安道喜,夫妇俩又互相道贺。等把四两银子的红包拿了出去,家里的老妈子、厨子、轿班,得到消息,约齐了来磕头贺喜,王太太又要发赏,每人一两银子。这一夜真是皆大欢喜,只有王有龄微觉美中不足。

乱过一阵,他才想起一件要紧事,把高升找了来问道:“藩台是不是回来了?”

“今天下午到了,一到就‘上院’,必是抚台交代得很结实,所以连夜把委札送了来。”

“那明天一早要去谢委。”

“是!我已经交代轿班了,谢了委还要拜客,我此刻要在门房里预备。顶要紧一张拜客的名单,漏一个就得罪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