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读书

卷十二 · 告子下 · 六

关灯 直达底部

淳于髡曰(1):“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2),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3),子柳、子思为臣(4),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缪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5)?”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6),而河西善讴(7)。绵驹处于高唐(8),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9)。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10),不税冕而行(11)。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注释】

(1) 淳于髡(kūn):人名。姓淳于,名髡,齐国人。

(2) 三卿:在孟子所处时代,一般指上卿、亚卿和下卿。

(3) 公仪子:即公仪休。

(4) 子柳:即泄柳。春秋时鲁国人。

(5) 与:语助词,表疑问。

(6) 王豹:齐人,擅长歌唱。

(7) 讴:歌唱。

(8) 绵驹:齐人,擅长歌唱。高唐: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禹城西南。

(9) 华周:也叫华旋,齐国人。杞梁: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 落`霞-读`书-l u o x i a d u s h u . c o m-

(10) 燔(fán)肉:祭肉。燔,通“膰”。

(11) 税(tuō)冕:脱掉祭祀时戴的礼帽。税,通“脱”。冕,祭祀时戴的礼帽。

【译文】

淳于髡说:“把名声功业看得很重的人,是为了济世救民;不很看重名声功业的人,是为了独善其身。您是齐国三卿之一,有关上助君王、下救百姓的名声、功业都没有,就要离开齐国,仁者难道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身处卑贱的地位,不以自己贤能之身侍奉无德之君,这是伯夷;五次前往商汤那里,又五次前往夏桀那里的,这是伊尹;不厌恶污浊之君,不拒绝做个小官的人是柳下惠。这三个人的处世之道并不相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这一致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说就是仁。君子做到仁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处处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穆公的时候,公仪子执政,子柳、子思当大臣,鲁国的国土削减得更厉害了。贤人对国家是这样的没有好处呀!”

孟子说:“虞国不任用百里奚,因而亡国;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因而称霸。不任用贤人就会导致灭亡,想要勉强支撑都是做不到的。”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边的时候,住在河西的人都善于唱歌;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都善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擅长哭夫,因而改变了国家的民俗。里面存在的东西,一定会体现在外面。做某种事,却不见功效的,我从未见过。因此说,是没有贤人;有的话,我一定会知道他。”

孟子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不被重用,跟随君主祭祀,祭肉没有送到他这里,于是没顾上摘掉祭祀戴的礼帽,就离开了。不了解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了祭肉的缘故,了解孔子的人认为他是为了鲁君的失礼而离开的。至于孔子,他就是想要担点小罪名离开,不想随便走掉。君子所做的事,普通人本来就不能了解。”

 

发表评论